游客
题文

经过近半个学期对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和探索,具有求知、求真要求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请结合下列三个历史人物所处的不同时代,思考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
秦始皇                     梭伦                   华盛顿
请回答:
(1)分别写出以上三位人物对政治体制方面最突出的贡献。
(2)你对哪种政治体制感兴趣?试对此进行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股份制是一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2年,(荷兰)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在座的冯纳德尔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公司)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
——翟山鹰《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
材料二诺贝尔公司正在同那些受到它的利润吸引而开始制造新的改动型号炸药的外部企业,进行着尖锐的竞争战斗。不久,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它们自己相互掠夺仍然处于自由状态的市场,特别是那些国内生产尚未开始的欧洲以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1873年至1885年间,诺贝尔在巴布的鼓励和支持下,要不断试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取得合作与妥协,……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导致于1886年组成了英德和拉丁两家全面的托拉斯公司(注: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埃里克·伯根格伦《诺贝尔传·第十五章 国际托拉斯的组成》
材料三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即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的股份制企业。颇具戏剧性的是,及至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1992年初,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黄泽华《中国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回眸》
材料四1997年1月,第三次中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国有企业何去何从?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苏静《国企股份制改革:风雨30年》
(1)据材料一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该公司的特征。
(2)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比,材料二中诺贝尔的两家托拉斯公司有何经营优势?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垄断组织的实质及其出现的原因、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如何理解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股份制所说的“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4)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据此,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股份制的历史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 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 11月22 日撤出全部军队。1957年 3月 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资料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阿登纳(联邦德国总理)表示:“法国和英国将不再是堪可与美国和苏联并驾齐驱的大国。德国也不会。他们要想在世界扮演决定性角色,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团结起来以欧洲为一体。英国还未可能成熟到接受这个做法,但是苏伊士事件可以有助于她思考。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浪费:欧洲团结将是你复仇之路。”
——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9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实行征兵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