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 )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 |
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使我第一个企业(指1920年创办的鸿生火柴厂)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刘鸿生所说的“爱国运动”指的是
A.北伐战争 | B.工人掀起罢工风潮 |
C.反对儒家文化中的糟粕 |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
《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通典》中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材料表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A.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汉朝 |
B.推行均田制解决了汉代没能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 |
C.关于土地买卖的限令不及汉代宽松 |
D.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使社会繁盛程度远超汉代 |
《管子·轻重甲篇》载:“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这表明作者主张封建统治者在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时应
A.奖励多种经营 | B.不误农时 | C.减税和免税 | D.借贷予民 |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行,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部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A.康德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