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小王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袋白色粉末状的食用物,包装袋上表示的化学成分字迹不清,于是他带到实验室探究其成分。(填空每空1分,计算3分,计9分)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淀粉(不溶) 猜想2.可能是纯碱
猜想3.可能是食盐猜想4.可能是 (俗称小苏打)
【查阅资料】小苏打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淀粉不溶解于水中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 |
形成无色溶液 |
猜想不成立 |
(2)取少量品尝 |
有涩味 |
不是 |
(3)向(1)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是纯碱 |
小华认为,实验(3)结论不准确,原因是。小华进一步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8g所配溶液与50.2g氯化钡溶液混合,两物质签好完全反应。立即出现,由此他知道了该白色粉末是何物。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58.5g,试计算
(4)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克。
(5)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3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制备、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
Ⅰ: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图中仪器的名称:a,b。
(2)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收集。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可选择装置;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前的一步实验操作是。该组合装置既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又可用来制取氧气,其中选用相同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因是。
Ⅱ:用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是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的原理。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盐);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设计装置】为验证过氧化钠(Na2O2)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向装置X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X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Y、Z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4)Y中的溶液是;Z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5)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操作是。
(6)反应结束后,可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X瓶中过氧化钠是否有剩余(除用二氧化碳验证外),其实验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两种方法中合理的是;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 |
方法 |
现象 |
鳔内含O2 |
||
鳔内含CO2 |
在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既有CO,又有CO2;③只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明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明的设想,请你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既有CO,又有CO2;
(3)若试纸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则只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明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②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
进行探究。
【猜想】① 气体中只有H2;② 气体中只有CO;③ 气体中既有H2,又有CO.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实验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化学知识,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设计,请完成填空:
(1)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石灰水不变浑浊,则猜想①正确。
(2)若无水硫酸铜,石灰水 ,则猜想②正确。
(3)若无水硫酸铜,石灰水 ,则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
①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气体;②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
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确认猜想③正确。
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气体的目的是。
(2)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是。
(3)该实验装置中,若将装置B、装置C对调,将(填“能”或“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