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活动,在清朝各省督抚中只有谁支持?这次历史活动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提到的民国是在何时何地建立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生活。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三次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2)以上三次重大事件的直接目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什么?
(3)请写出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4)通过学习以上三个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这些事情来得虽然很突然,但是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的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
————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森回答记者问。
(1)的“这些事情”是指什么?
(2)试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3)东欧剧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其中50年代用于引进国外技术的费用占科技总经费的45%,60年代为24%,70年代为10%。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8日上午举行中外记者会,外长王毅后就中日关系指出,中日是近邻,本应和睦相处,目前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王毅特别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出现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请指出日本制造什么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并指出二战的性质。
(3)“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请分别指出1914年、1894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侵略的历史,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事例说明双方的态度)?(4分)。你认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图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示意图图二比尔盖茨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意味着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请指出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