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
| B.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
| C.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
| D.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
|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
|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
|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
| 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
基因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下图表示某杂合子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细胞 |
| B.图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够传递给后代 |
|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基因重组,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
| D.图甲和图乙的细胞具有姐妹染色单体,图乙和图丙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 |
下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
| B.GH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 |
|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
| 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