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 |
| B.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
| C.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将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 |
| D.H1N1入侵人体后被彻底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萤火虫尾巴会发光,这是因为其尾部发光器细胞里含有荧光素及荧光素酶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利用下列哪项而发光()
| A.有机物质 | B.光能 |
| C.热能 | D.ATP |
ATP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 A.腺苷内 |
| B.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化学键中 |
| C.磷酸基内 |
| D.高能磷酸键中 |
若使某细胞的细胞膜仅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 A.淀粉酶 | B.纤维素酶 |
| C.脂肪酶 | D.蛋白酶 |
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上的点b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
D.人体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的活性与曲线C类似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 C.甲、乙都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