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某雌性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3表示细胞周期中有关量的变化;图4是将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双链用15N标记,放入不含15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子的整个过程单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不考虑细胞质DNA和交叉互换)。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4时期;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时期 |
B.若图3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到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
C.图4中的l时期的每个细胞中肯定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15N;一个精子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大小范围为0~1 |
D.若图4 的m时期所有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占总数比例为X,j时期一个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数比例为Y,则X<Y |
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那么1970年~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 捕捞量为(K/2-O) | B.第四年 捕捞量为(n-K/2) |
C.第五年 捕捞量为(m-n) | D.第六年 捕捞量为(K-m)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
下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乙、甲、丙 | B.乙、丙、甲 | C.甲、乙、丙 | D.甲、丙、乙 |
一处养鸡场最近被发现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5天里死了3.5万多只鸡。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