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某雌性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3表示细胞周期中有关量的变化;图4是将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双链用15N标记,放入不含15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子的整个过程单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不考虑细胞质DNA和交叉互换)。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4时期;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时期 |
B.若图3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到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
C.图4中的l时期的每个细胞中肯定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15N;一个精子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大小范围为0~1 |
D.若图4 的m时期所有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占总数比例为X,j时期一个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数比例为Y,则X<Y |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观点之一。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
B.唾液腺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
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该细胞可能是()
A.人的肝细胞 |
B.蛙的红细胞 |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
D.大肠杆菌细胞 |
如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没有细胞壁 |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
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相同
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②③ |
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