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历史学家陈旭麓提出,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下列理论或口号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三民主义 |
C.工农武装割据 | D.扶清灭洋 |
阅读下表,对该表中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有()
1913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
年代 |
英 |
美 |
法 |
德 |
俄 |
意 |
比 |
荷 |
日 |
合计 |
1894年前 |
12 |
1 |
2 |
1 |
16 |
|||||
1895—1913 |
5 |
4 |
12 |
11 |
14 |
1 |
8 |
1 |
29 |
85 |
①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②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
③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
“德意志民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民主的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