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
|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
|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下列叙述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相关的是()
| A.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
|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
| 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
| 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
| C.全国政协的成立 |
|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下图所示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里程碑之一。这项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 B.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 |
| C.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 D.2004年政协会议召开 |
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 B.洛川会议 |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
下面对下图喻义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人 | B.袁世凯上后台,独裁专制,镇压革命 |
| C.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对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 |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