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配对错误的是
| 选项 |
细胞结构 |
功能 |
| A |
内质网 |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 B |
中心体 |
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 |
| C |
溶酶体 |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 D |
核 仁 |
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核膜的消失与重新形成 |
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2/7 | B.1/4 | C.1/5 | D.2/5 |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
|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
|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 ♂)→F1全刚毛 |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 ♂)→F1刚毛(♀):截毛( ♂)=1∶1 |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 ♂)→F1截毛(♀):刚毛( ♂)=1∶1 |

A.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个不同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判断图乙可能发生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
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片无毛6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 |
| B.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
|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
|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