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使我们在欣赏美妙歌曲的同时思考人生、品味哲理。歌词中的哲理主要包括(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物质运动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④物质运动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长期以来,碳、氧、氮、氢、硫、磷被认为是生命所必需的六种元素。据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就此,生命形式将可能会被重新定义。这表明
A.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 |
B.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
C.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可以改造 |
D.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主张:力行而后知之真。下列观点中蕴涵的哲理与之不符的是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B.三思而后行 |
C.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 D.百闻不如一见 |
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应当
A.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 B.把握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
C.另辟蹊径,力求开拓创新 | D.立足全局,坚持统筹兼顾 |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接近真理 |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