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但是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回答下列各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
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从图中我们能欣赏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是( )
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文艺④传统思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明( )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②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③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④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广播、电视的呈现 | B.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C.印刷媒体的推广 | D.电子技术的进步 |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世界因不同而出色,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观点不正确的是()
A.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C.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 |
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