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材料二: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本题16分)2014年雾霾进入全国治理阶段。全国各地治理雾霾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面治霾,一触即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置身环境危局之外。治理环境污染,不仅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加大治理力度、企业积极行动肩负起治污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应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
材料二: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的原因。
【改编】伴随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1-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方式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类商品为主,2013年其出口额达到了60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占比达到了54.7%。
材料二:2014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出口产品领域过于集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3亿美元,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合计占79.1%;外商投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内中小型企业很难与之抗衡;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要素成本被推高,削减出口利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面临“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双重压力,出口外部市场环境继续恶化。
(1)结合材料一,概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盟委员会于2015年3月5日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高强力纱的反倾销措施,即将于2015年12月2日到期。欧盟于2009年9月对原产于大陆的聚酯高强力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0年12月对此案作出肯定性终裁。
(1)欧盟属于__________国际组织?
A.政府间的区域性的专门性
B.政府间的区域性的一般性
C.非政府间的区域性的一般性
(2)欧盟的反倾销措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淡化与欧盟的关系。请予以评析。
“用有‘温度’的故事,生动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理念,记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这是2014年底,各大主流媒体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经典话语。讲述中国的故事,不是要猎奇,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播出中国价值观,传播中国正能量。
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彩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国故事的主人公?
(2)运用恰当的矛盾分析法,说明朴实的细节能“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3)请说明材料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唯物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