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注】①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本诗诗眼是“不及”,试分析该诗是怎样表现这一诗眼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⑴简析首二句诗是怎样写“离恨”的。
答:
⑵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诗中起何作用?
  答: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⑵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  
⑶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诗人与故人分别十年间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写两处虚景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答:
⑵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宛陵旧游
唐·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跳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宛陵”即宣城。谢跳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楼。李白在宣城时常登此“谢公楼”。
⑴诗人将谢跳、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跳青山李白楼”,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答:
⑵前人十分欣赏这首诗的末二句,称之为“诗中画本”。诗人是怎样描画这一幅诗意的画境的?
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①——③题。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答:
(3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