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翻译下列语句。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9~13题。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翕集,合万余人 (依附过来)
B.攻相等,数日破走(城破而逃)
C.张鲁母始以鬼道(道教)
D.献帝使璋晓谕(明白地告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汉鲁恭王之后裔合聚疲役之民
B.王室多故,乃建议言 龙乃选吏卒迎焉
C.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
D.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以立威刑

下列各句能直接表明刘焉怀有异心的是
①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②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③焉击杀岐、龙④焉留璋不遣⑤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列各项有关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焉早就心存异志,最主要表现在建议灵帝推行州牧制,表面是为朝廷着想,其实是私下打算谋求交阯(极南的蛮荒之地)牧的职位,以躲避社会的混乱。
B.益州从事贾龙一直带着数百士兵在犍为的东界驻扎,他召集官员百姓,得到一千多人,攻击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城破而逃,益州境内重新安定。
C.因为张鲁到汉中去隔断谷阁,杀掉汉朝的官吏,所刘焉不得不上书给朝廷,说米贼隔断了道路,不能和朝廷进行联络了。
D.刘焉因为制作天子才能乘坐的车具一千多辆,引起了别人的怀疑,尤其是荆州牧刘表向朝廷上表说刘焉就像当年的子夏,意思是说刘焉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②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煌言字玄着,别号苍水,崇祯壬午举人,抗清勇士,其自叙略云:
“余自乙酉倡义,距今十五年,栖山踏海,艰苦备尝;其间三入长江,登金山,掠瓜洲、仪征,师徒单弱,迄无成绩。今岁仲夏,郑延平全师北出,以余熟江上形势,推督前部。时敌于金焦间横铁索绝流,夹岸列西洋大炮,守御甚严。余引舟入江,乘风溯流而进,方过焦山,风急甚,急叱舟人断索鼓棹;两岸炮轰如雷,弹飞若电,共总百艘,得至金山者,十七舟而已。翌日延平克瓜洲,将济师铁瓮。余请独率标下直捣观音门,以制留都之援。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首所过,一二遗老皆焚香相送。进次六合,得报,知润州已下。余意延平由陆逐北,不三日当达石头。不料仍由水道,海船行迟。余抵观音门,再越宿,见陆信杳然,乃移泊江浦,发轻舟,先上芜湖。比延平至,达七里滩洲,方与余商略攻建业,而上流捷音至矣!延平以芜湖咽喉之地,属余统本辖戈船往赴。临发,余谓延平师久易生他变,宜乘朝气,分兵袭取旁郡邑,使金陵为孤注,然后以全力搏之;不可先挫锐于坚城之下。延平唯唯。
七夕,余至芜湖,传檄郡邑,致书缙绅,大江南北来归者数十城。四方豪雄,往往诣军门受约束,请归旗相应。既降宁国,直取九江,不料延平忽弃余言,不急进攻,又师无纪律,敌人攻暇,竟至大败。余既得报,犹以石头即偶挫,未必遽登舟;即登舟,未必遽扬帆;故且退治芜湖,弹压上流。更不料延平胆怯,并瓜、润弃之而走矣。余时进退维谷,不得已西趋鄱阳,欲号召九江义勇,为再举计;奈人心已散,师溃铜陵,弃舟登陆,追兵至,突围得出;顾视左右,止一僮自随焉。”其自叙如此。
其后煌言间关百折,得还海边,树旗鸣角。旧校②某利赏,执归宁波,后戮于杭州,埋骨于南屏③之阴。
(选自吴伟业《张煌言殉节始末》,有删改)
注释:①铁瓮,润州,都是指镇江。②校:低级军官。③南屏:山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掠瓜洲、仪征掠:攻打,攻下
B.推督前部督:率领
C.以制留都之援制:牵制
D.其后煌言间关百折间关:鸟鸣声

下列各句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煌言“忠勇不惧”的一组是
①余引舟入江,乘风溯流而进②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
③余请独率标下直捣观音门④今岁仲夏,郑延平全师北出
⑤欲号召九江义勇,为再举计
⑥其后煌言间关百折,得还海边,树旗鸣角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末张煌言带头起义,受尽艰难困苦,曾与郑延平一起坚持抗清,表现了对明王朝的忠勇。
B.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足迹遍及瓜州、仪征、镇江、芜湖、南京、宁国、九江、鄱阳、铜陵、宁波、杭州等地。
C.张煌言曾与郑延平一起共同抗击清兵,但后来,郑延平因种种原因没有采纳张煌言的意见,弃城而逃,致使张煌言进退两难。
D.张煌言忠于明朝,奋勇抗清,历经艰险和种种曲折,最后却被原部下抓获,导致遇难。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将至仪征,吏民赍版图来迎,鹢首所过,一二遗老皆焚香相送。(3分)
(2) 旧校某利赏,执归宁波,后戮于杭州,埋骨于南屏之阴。(4分)
(3) 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3分)(韩愈《进学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①苍头:女仆。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捕获
B将何以理天下乎治理
C使宣叩头谢主感激
D宣悉以班诸吏分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因敕强项令出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D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何以汝为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董宣,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所谓的“强项”:刚烈倔强而不肯低首下人。这从他毫不留情地把湖阳公主的女仆从公主身边拉下车来,当场格杀这一事例可以看出。
B董宣对贵戚、豪强决不宽贷,对自身极为严格。其死时,只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真可谓是身无长物,家徒四壁。
C皇上本打算箠杀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最终也不得不引咎自责,做出让步,并赐钱三十万。这表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天子。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都:大 B.施关发机关:枢纽、关键
C.皆共目之目:眼睛 D.出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

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精铜铸成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覆盖周密无际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衡下车,治威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典:掌管

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