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
材料二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做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爱因斯坦本人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居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四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五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材料六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美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认识及影响上的差异。
(2)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及对研发核武器态度的变化?
(4)材料四、五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论坛网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论坛网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三 2007年9月28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举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三处说法不符合事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
(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
(4)在材料三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仆窃为国家思今之策,既与鲁墨和决不可自我生事,宜严章程谨约束,不令其骄悍,乘间收满州而逼鲁,来朝鲜而窥清,取南洋而袭印度,三者当择其易为者而为之,是天下万世可继之业也。”
材料二:之所以丧师失地,“一误于因循,再误于蒙蔽,三误于粉饰,四误于虚骄”,“遂令日人得以乘其蔽”
材料三: “时局之危,有危于此时者乎?图治之急,有急于此时者乎?”“台湾沦为日之版图;东三省又入俄之笼网;广西为法所涎;云南为英所睨。迩者胶州海湾之强取,山东铁路之包办,德又逐逐焉”
(1)材料一出自哪国思想家,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丧师失地”指什么?你是否赞成材料的观点,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 “丧师失地”所带来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和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叁分之二的人赞成;总统应提出人选,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后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材料三: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摘自哪一国家的哪一法律文献?
(2)材料二突出体现了怎样的原则?试介绍其理论来源。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三国国家元首的地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材料二: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取得了担任低级官职的资格。
材料三:一个目不识丁的选举人请求阿里斯提得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块陶片上,因为选举人希望这位政治家遭到放逐。“可是,他怎么伤害你了呢?”这位有道德的雅典人问道。“丝毫没有伤害我。不过,到处都听到人们说他正直,我已经听得厌烦了。”
材料四: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场地。表演场地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的影响。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雅典的何种制度?两种制度的制定者又分别是谁?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古希腊民主制度进行简要评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