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
|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清政府的这一政策()
| A.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B.有利于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
| C.限制了商业活动 |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 |
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限制、打击工商业 | B.保护小农经济,稳定政府收入 |
| C.确保赋役征派 | D.巩固封建统治 |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 B.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
| C.实行整齐划一的方式制度 | D.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
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