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 B.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秩序 |
|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 |
| D.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 机械工业 |
181 |
40.4 |
食品加工 |
22 |
4.9 |
| 化学工业 |
56 |
12.5 |
教育用品 |
37 |
8.2 |
| 电器工业 |
29 |
6.5 |
矿 冶 |
8 |
1.8 |
| 纺织工业 |
97 |
21.7 |
其他工业 |
18 |
4 |
A.战时需求的刺激B.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官僚资本的膨胀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 |
|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 D.发展苏堆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 |
某画家目睹了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派 | D.现代主义 |
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土地革命→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余粮收集制 |
| B.土地革命→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 |
| C.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土地革命→农业集体化 |
| D.余粮收集制→土地革命→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 |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
|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
|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
| C.文化的发展要依赖国家的综合国力 |
|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