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C.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