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粱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目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粱漱溟( )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
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易卜生的戏剧中加入了大量讨论,就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现场争论,这就使得其戏剧与传统戏剧不同,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而且讨论双方是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公开的。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
C.现实主义文学 | D.现代主义文学 |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③使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④使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