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
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阻止战争的爆发 |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
一本历史书在描写某次战争爆发时某国军队的组成状况:在每100个动员的士兵里,有25人讲日耳曼语,22人讲马札儿语,12人讲捷克语,9人讲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8人讲波兰语,7人讲乌克兰语,7人讲罗马尼亚语,5人讲斯洛伐克语,3人讲斯洛凡尼亚语,1人讲意大利语。根据这一组成方式,这支军队应是
A.1812年远征俄国的拿破仑大军 | B.1900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 |
C.1914年参与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军队 | D.1939年入侵波兰的纳粹德军 |
马恩河战役陷入阵地战后,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 B.施里芬计划破产 |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 D.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
右图是一幅在1914年由英国人发表的标题为“背后的力量”的漫画。在这幅漫画当中,有一只双头麻鹰、一只公鸡、和一头熊。其中,双头麻鹰代表的是奥匈帝国。在漫画的下方,作者为麻鹰设计了一句台词:“我相当不喜欢他的态度,他必定是得到某人的支持”。麻鹰这句台词的含义是:
A.俄国支持法国与奥匈帝国作对 | B.英国支持法国与奥匈帝国作对 |
C.俄国支持英国与奥匈帝国作对 | D.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作对 |
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 | 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 |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 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