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词,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括了种种旧俗之外的新事,使外洋飘来的东西在朦胧中减杀了腥膻气和夹生气。比之上一个世纪,‘以夷变夏’这个古老而又刺激过许多人神经的命题似乎已经在国人的灵魂和感情中越来越淡化了。”据此可以得出
| A.近代中国的民众已接纳了外洋习俗 |
| B.旧习俗已违背了近代化潮流 |
| C.西方文明与中国旧习俗已完美融合 |
| D.外来文明冲击了中国旧习俗 |
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句:“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过谢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他( )
|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
|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
|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
| A.街市 | B.坊市 |
| C.夜市 | D.草市 |
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通过对该表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时期 地区 |
西汉(公元2年) |
唐朝(752年) |
南宋(1210年) |
| 黄河中下游地区 |
42.8 |
32.3 |
53.2 |
| 江淮地区 |
15.2 |
23.4 |
45.6 |
| 西南地区 |
3.9 |
7.1 |
9.2 |
①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宋……田制不立,甽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不曾追究查办),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这体现出宋代( )
| A.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
| B.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
| C.人口减少,经济倒退 |
| D.农民承担的赋税更加沉重 |
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
|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
|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
|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
|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