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和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从a地沿公路步行前往b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组前进的方向与沿线河流流向一致 |
| B.前进过程中公路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
| C.前进过程中兴趣小组须翻越两个山脊 |
| D.公路选线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占用耕地 |
图中桥梁和最高点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
| A.89米 | B.90米 | C.109米 | D.110米 |
有关该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受冻害 |
| B.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土壤盐碱化严重 |
| C.降水均匀,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
| D.河流冬季结冰导致航运和取水较困难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下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 B.甲——3、4、5月 |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读四川盆地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有的村民在河滩上种一季蔬菜。种菜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面四幅图,按我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图与外流区图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④③②① | B.③④②① |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①② |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
|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
|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
|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
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
|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
|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
|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
|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
|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
|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
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
|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
|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
|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