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

注: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7%;2014年我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为7%。
材料二:2015年我国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材料三: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戴耀廷在多次为“占中”者张目的《纽约时报》撰文,呼吁停止“占中”,称买卖已得不偿失。他在承认示威活动日渐失去人心的同时,将责任推给港府和警察,同时鼓动示威者重新部署,静待下一个运动高潮。至此,“占中”的丑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事实上,“占中”行径一直在为这桩买卖下注。他们用违法的方式表达极端诉求,堵塞交通,瘫痪港府总部,扰乱社会运行和秩序,损害市民利益和香港未来发展。其间,甚至不惜采取各种暴力方式来攻击维持秩序的警员。如此以损害香港及其市民的利益为代价来博取个人利益的方式,是何等居心不良、用心险恶?与此同时,这桩买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社会在国际上的形象。青年学生首先要在懂得如何爱国的基础上才来谈真普选。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新时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雾霾”成为2013年网络热词,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如今,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时代
核心思想
主要观点
古代
人是自然的“奴隶”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近代
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
现代
人是自然的“成员”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当代
人是自然的“朋友”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习近平主席的描述。
(3)针对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请你提出两条建议,并指出其《生活与哲学》依据。

中国梦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道理?

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今年2月13日,《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正式出炉。从今年春学期开始,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全面推行“八礼四仪”,推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崇尚文明,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浓厚氛围中健康成长。
注:所谓“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四仪”则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1982年4月份,在美国从事铝合金研究的谢赫特曼发现了准晶体,而按照当时的理论,这种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观点在当时遭到许多物理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怀疑和反对,以致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近30年后,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存在。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