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加热铜绿: ,加热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此反应中的氧气最好用 法收集。
(4)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会形成一层白膜:________________,该白膜最方便的除去方法是先加入__________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5)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D.太阳能的利用
②把a、b、c、d产生的原因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气中;
C.一氧化碳进入室内;D.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排人大气中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②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数字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3)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4)Fe2+ 中2的含义;
(5)CO2中2的含义。
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填序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配制时应选择(填“10” “50”或 “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使用量筒时正确的读数方法为。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装置进行反应,观察到,证明生成物之一为水.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______________。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________(填选项)。
A.Pb(铅) | B.Cu | C.Pt(铂) | D.Zn |
(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6Fe + 4NaNO2 + 9NaNO3 + 26H2O =" 12X" + 13NaOH + 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_____(填“好”或“不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