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
|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
| C.变瘪的兵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
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Mg → MgO | B.H2SO4 → HCl |
| C.KNO3 → Ca(NO3)2 | D.Na2CO3 → NaOH |
1mol某化合物在2mol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克水,对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
|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正确的说法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
|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
|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
相关实验原理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都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
| B.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
| C.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
D.工业制取二氧化碳:CaCO3 CaO+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