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0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0 |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一般用于__________的群落。
(13分)回答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某种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____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
制传给下一代;当转入____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
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
将亲代DNA用15N标记,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培养,下图是DNA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长方形A表示,图中的箭头B表示,
图中体现了DNA复制的特点
(2)DNA复制完一次后,2个子代DNA分子共有个游离的
磷酸基团,分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__________________。新合成的DN
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链约占总
链数的50%,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
(3)15N标记的DNA分子,复制四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若该DNA分子共有3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为260个,则第四次复制时,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个。
(10分)下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中、(填图中字母)。
(2)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象有 (填字母)
(3)若某细胞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若该细胞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
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1∶1的是 (填字母)。
(4)图中D细胞的名称是 。
(11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果实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中某些个体自交后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再突变成A、B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2)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3)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以利于其较快生长。
(4)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