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中DNA占 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数据表明(   )

A.豌豆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两种遗传物质
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豌豆细胞的染色体上有一分子DNA和一分子RNA
D.豌豆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次要载体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高粱和玉米叶的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围绕着维管束鞘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②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
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具有还原性④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⑤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右图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b代表光下植物干物质积累量
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数量有关
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甲)。实验时,按图乙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见图乙)。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出现BC段的原因是暗反应的进行与光有关,既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NADPH和ATP,故有机物生成量较多
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NADPH和ATP不足
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甲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中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