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区域,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
| B.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
|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
| 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 “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 C.黄土高原 | D.东南丘陵 |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
|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
|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20% |
|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5年和2000年城市、交通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图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城市数量增多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 C.城市人口增多 | D.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
影响该地区西部交通线稀少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 B.暴雨频发 |
| C.冻土广布 | D.矿产稀少 |
读下面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
|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和洋流 | B.风带和洋流 |
| C.纬度和风带 | D.地形和纬度 |
读下面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商业区 | B.住宅区 |
| C.工业区 | D.仓储区 |
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 |
| 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
| 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 |
| 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