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到:史湘云提议以“柳絮”为对象来填词,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填的词得到了众人的推崇。二人所做的词如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林黛玉在词中对柳絮进行了哪些角度的描写?她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2)后人评价这两首词时说“黛玉之情感、宝钗之性格皆全然显露”,词中分别借柳絮表现了黛玉的什么情感?又表现了宝钗的何种性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请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小题。
山寺夜起
江徥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下方山①
【南朝·梁】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①方山:六朝时渡口。
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这首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
诗人在诗中借助哪些意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也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