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题目要求书写化学用语:
(1)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2)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符合CO2+2OH=== CO32+H2O的化学方程式                   
(4)请配平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K2Cr2O7+       HCl ═       KCl+    CrCl3+       Cl2↑+        H2O
浓盐酸在上述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砷及其化合物有毒,如砒霜(As2O3)有剧毒,环境监测和法医学分析砒霜中毒的反应原理:As2O3 + 6Zn + 12HCl = 6ZnCl2 + 2AsH3↑+ 3H2O,
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还原产物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电子转移总数是
(2)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①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MnCl2),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A、E处于同一主族且E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不含稀有气体)。已知C的原子序数等于A、B的原子序数之和;D的原子序数等于A、C的原子序数之和。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有一类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三千万,这类化合物中一般都含有A、B两种元素。F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
(2) 写出F的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 比较C、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比较D、E、F原子半径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 在A、B、D三种元素中选择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两种可以发生反应的阴离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⑥,⑦
⑵.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做答)。
⑶.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⑸.在⑤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填元素名称)
⑹.在⑧与⑦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

有一瓶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Mg2+、Ba2+、Al3+、Fe3+、I-、Cl-、NO3-、C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该溶液可使pH值试纸呈现红色;
(2)取溶液少量加新制氯水及CCl4振荡,可见CCl4层呈现紫色;
(3)取溶液少量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
(4)取实验(3)之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
(5)取原溶液少量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又逐渐消失,将此溶液加热,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

某金属(A)在TK以下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左下图所示,T K以上转变为右下图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A原子间距离相同
    
(1)在T K以下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个;在T K以上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_____;
(2)纯A晶体在晶型转变前后,二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边长之比为(TK以上与TK以下之比)___________。
(3)右上图的的堆积方式为        ,经测定其结构和性质参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
分区
密度/g·㎝-3
原子化热/kJ·mol-1
Na
22.99
s区
0.960
108.4
A
60.20
d区
7.407
7735

则A原子的原子半径为     pm,试解释该晶体原子化热很高的原因         
                                    
(已知,7.407≈,1pm=10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