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材料三: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它把人类推进到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一,列举出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它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列举出两例)。
(3)材料三反映了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把人类推进到什么时代?
(4)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下面是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请问:
(1)材料一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哪一军事行动?
(2)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3)你知道接到命令后的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哪一军事行动?此军事行动有何作用?
(4)下表中数据说明人民解放军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
担架 |
大小推车 |
牲畜 |
船只 |
筹粮 |
挑子 |
543万人 |
30.5成副 |
88万辆 |
76.7万 |
8500只 |
9.6亿斤 |
20万副 |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不断反抗求索的抗争史。梳理历史,提升能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活动小组在探究中国近代社会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总结列出如下简表。
战争名称 |
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A |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 |
B |
C |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未缺乏面对外国的侵略而赴汤蹈火、英勇抗争的仁人志士
某同学搜集到了以下图片和相关的两则材料,希望你与其合作。
材料二:图片一中的人物,在鸦片战争期间,率兵坚守虎门炮台,昼夜督战,负伤数十处,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战死在炮台。
图片二中的人物。在1894年的黄海大战中,他率领致远号全舰官兵英勇杀敌。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后人评价他说:“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表格中字母空白处的内容,并把答案写在下列横线上
A
B
C
D
(2)仔细观察分析后,写出图片和文字材料中表述的历史人物。(4分)
材料一中的人物:
材料二中的人物:
(3)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认为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想与同伴分享?
(4)中国人民取得的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什么?简要说明这次胜利的历史意义。
(5)近年来中日关系总起波澜,日本居然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对此你怎
么看?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为此李鸿章等人走了一条“自救之路”。
康有为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于是掀起了“维新之路”。
孙中山曾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为此他领导人们走了一条“共和之路”。
回答问题:
(1)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民族振兴的前提。l 9世纪70年代,抵御沙俄侵略、打击分裂势力、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谁? (2分)
(2)上面引言中提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相同结果?
(3)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经过28年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里提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悟到了什么?
(4)今天,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转》
(原文大意: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请回答:
(1)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政权
B、巩固原来商朝的工区
C、分割诸侯的兵力
D、保证国家的兵源
(3)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内容是“授民授疆土”
B、受封的诸侯不必接受周王的领导
C、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经济文化的联系
D、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4)分封制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56年,某国开始变法,其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各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报,就以相同罪名处罚。②奖励生产。从事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贵族子弟,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⑤推行县制。把乡邑合并成县,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⑥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一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内容。
(3)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