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数的比。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多、人口抚养比下降,就可能会出现人口红利,反之人口红利就可能会消失。下图示意某国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的经济走势(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材料和图,判断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人口抚养比可能保持稳定 |
C.人口红利的消失会明显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
D.人口红利消失,则经济停止增长 |
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该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延迟退休年龄 ②鼓励生育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
B.苏、皖、鄂 |
C.京、辽、鲁 |
D.苏、浙、粤 |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人员的思想素质 |
B.旅游资源 |
C.城市建筑 |
D.生态环境 |
美国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生产的零部件有5000多个,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 | B.分散现象 | C.产业升级现象 | D.产业转移现象 |
有一种森林景观,层次复杂,图中是一张反映 “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 B.热带草原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热带雨林 |
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
C.桂林漓江沿岸 | D.武夷山九曲溪边 |
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 B.经历了移民开垦 | C.农业结构复杂 | D.注重生态保护 |
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 B.大力发展畜牧 |
C.种植业产值降低 | D.实施了退耕还林 |
图表示 20 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 ① 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A.日本 | B.韩国 |
C.我国香港地区 | D.我国台湾地区 |
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 B.机械、化工、电力 |
C.食品、电子、宇航 | D.煤炭、钢铁、汽车 |
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