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
| A.加强北部边防 |
|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
|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 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
“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但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拒绝。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 B.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权压制民族工业 |
| C.荣宗敬不畏强权 | D.蒋介石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在发生变化 |
表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B.西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没落 |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
|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
|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
|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