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1792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借口给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寿辰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或一个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这些要求( )
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 |
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 |
C.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得以满足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得以满足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下列具有此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③《权利法案》 ④1787年宪法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有同学整理19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定的事件是
A.美国制宪会议的召开 |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议会均是国家权力中心 | 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 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D.完全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