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科学家都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司成立,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此路原定六年完成,詹天佑却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詹天佑认为,“中国正在觉醒,已感到需要铁路。几乎在中国各地,现在都需要中国工程师,用本国的资金,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詹天佑生活的社会环境、人格魅力等方面简要探究影响历史人物成才的因素或条件。(5分)

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2分)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时代“游行的队伍”应该是指什么事件?(1分)图中邓小平时代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两项重大决定?
(3)材料三中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

请回答: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什么?请对图1所代表的事件作简要评价。

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法国的统治通常意味着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行政管理的质量的印象更深刻的时候来临了。”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①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②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③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④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⑤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行政管理的质量”和“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矛盾?
(2)材料二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