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 B.分封制的破坏 |
C.郡县制的出现 | D.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