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A.日本 | B.英国 |
C.美国 | D.苏联 |
下图《公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亿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 B.官僚资产阶级 |
C.大地主 | D.大商人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