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