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降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兼并六国 |
B.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D.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
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 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 |
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 | 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 |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
D.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