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12月10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    _(平面/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月亮呢?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红色的光波长较长,穿透力也较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1)请将文中的空格填完整.
(2)请在下图三个中标出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

(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形成的原理是      .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马洲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下图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信息与信息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分组实验中:
(1)请你根据图17(a)电路图,在未连好的图18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电路。(待测电阻 R x 阻值约 10 Ω
(2)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填"左"或"右")端,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从而
(3)老师巡回指导时,发现某一小组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7(b)所示,原来他们认为 R x 两端的电压可以等于电源(两节串联干电池)电压 3 V 减去电压表的示数。在老师指导下,他们闭合开关后实测了电源两端的电压,发现其值小于 3 V ,说明他们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如图,某实验小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 g 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 11)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在图中,凸透镜的焦矩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 (5)  ,以保证烛焰

的像能在光屏的 (6),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 (7)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 (8) 为止。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  (1)  .测量时应将 (2) 放在天平的右盘(运填“物体”或“砝码”)。在“探究杠杆的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得出实验绪论,需多次改变杠杆受到的作用力  (3)  、方向和作用点,使杠杆适中在 (4) 位置保
持平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