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
材料 |
长度 |
横截面积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I |
尼龙 |
100 |
1.02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内容。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点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向(选填“左”“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调节完成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通过移动游码,再次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张组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
表面情况 |
压力/N |
测力计示数/N |
1 |
平放 |
木板 |
5 |
1.2 |
2 |
平放 |
木板 |
8 |
1.9 |
3 |
侧放 |
木板 |
5 |
1.2 |
4 |
平放 |
木板上铺毛巾 |
5 |
2.0 |
(1)在实验时必须让木块做运动,这样摩擦力才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依据的原理是知识.
(2)要验证猜想A,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
(3小张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猜想C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甲烧瓶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乙烧瓶中的电阻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
(1)通电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产生的热量越多。
(2)本试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两金属丝串联的方式,控制和 相同;还使用了转换的科学方法:把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为了保证这种转换的科学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
(3)小明想把该装置改成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则他应将其中一个烧瓶中的煤油换成 相同的水,将甲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乙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相等的镍铬合金丝,并将两个烧瓶中的金属丝做绝缘处理。
小光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
(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品前后,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g,体积为 cm3,密度为kg/m3。
(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呢?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
下图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装置,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表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
(1)实验中,我们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 ;通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
(2)闭合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 ;让导体ab静止,磁铁水平向右运动,则电流表的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的快慢是否有关,则应闭合开关,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 ,观察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