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         关系。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2)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3)图2中A表示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2)乙图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能/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该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_______。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__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_____段。

下图表示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2)a、b过程需要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过程中碱基配对的不同点是_________,c过程中结构③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用箭头表示)。
(3)若图中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每个DNA分子中均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都占20%,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而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现有若干能正常繁殖且未交配过的果蝇(甲、乙、丙、丁),眼色中正常眼(B)对褐眼(b)显性,体色中灰体(E)对黑体(e)显性,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所有个体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

请回答:
乙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BbEe的比例最高,应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 。若乙和丁杂交,则F1中正常眼灰体雄果蝇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__。B基因表达过程中,其转录产物RNA的加工场所在__________。
(3)丙果蝇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果蝇产生的配子中若没有控制眼色或体色的基因,均会引起受精后发育的幼体致死,则甲与丙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存活个体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予以解释(要求写出配子,无需标出具体表现型,只需标明后代存活情况)。

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影响因素,在天气晴朗的某一天里,科学家检测了该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日变化情况(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内光合色素分布的场所是______, CO2与RuBP结合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
(2)6:00幼苗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环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若适当升高胞间CO2浓度,则净光合速率将会__________(明显变大/基本不变/明显变小)。据图2可知,若仅考虑环境因素,在12:00和16:00这两个时刻的环境条件下,幼苗的光饱和点______________(基本相同/明显不同)。
(3)研究表明,14:00一16:00幼苗的气孔开放程度都较大,但14:00总光合速率最小,主 要生理原因是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__________(较大/较小)。14:00一16:00胞间CO2浓度明显下降的环境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和光合有效辐射减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