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
等一个电话
①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
②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着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嘎然熄火了。我赶紧打火,半天都启动不起来,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为难地沉吟一下,又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的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③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以免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小大人似的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回来和我说一声,而后兴冲冲地背上书包扭头就走。“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一溜烟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④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不安。要知道从家里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拥挤不堪。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⑤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跌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摔的跤。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⑥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过度沉迷于某件事、某本书而拖拉作业,因为没怎么影响学习,我也没过于严责。
⑦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她的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的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⑧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⑨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忐忑不安,不行,得赶紧去找找。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
⑩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⑾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文中的“我”在等待电话的这段时间内,心理在不断变化,请从原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一阵内疚 →               → 吓了一跳 →            → 无语凝噎
文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章第⑥至⑧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好处?
文章结尾写到“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5题。(20分)

①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中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去,使后者产生遗传改变,并形成新的品种的技术。
②基因的转移过程,在自然界就有。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和自然界产生的突变,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新的品种。比如我们现在吃的小麦,就含有燕麦草和黑麦的成分。不过,传统种植技术的目标性不强,基因的转移也只能在物种内进行。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的特定基因转移,方便简捷。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培育成功的抗鳞翅目害虫水稻,水稻是不具有抗鳞翅目害虫特性的,但通过转基因技术,跨物种加入了抗虫的基因片段,它就不怕稻螟了。
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逐年增长,但世界的粮食种植面积是基本恒定的,有时还会减少。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目前在国外,大豆、油菜、玉米都广泛使用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大豆,已占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④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看一种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要看转到受体物种上的是什么基因,对受体物种有什么影响:如果转的基因是毒素基因,当然对人类有危害。如果转的基因是降解植物本身含有的毒素,这个转基因食品就降低了对人类的风险。天天食用打农药的食物,比食用具有抗虫基因的食物,哪一种更安全?如果有一种西红柿含有多种保健物质,你是花费上千元买保健品,还是吃廉价的西红柿?
⑤转基因技术有着很严格的技术规范,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培育转基因品种,事先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品种培育出来之后,要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监测、评估。每个阶段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三个阶段完成之后,还要把结果送交农业部审批,由农业部组织各方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取得商业化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⑥对于转基因食品,要由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对食品成分、食品毒性、过敏反应等进行全方位检测,其全面、严格程度,超过了任何食品。在美国,有90%的玉米、大豆、甜菜都是转基因产品。美国民众认为,转基因作物跟传统作物没有什么不同。在这方面进行知识普及,是治疗基因恐惧症的根本办法。
⑦目前厂商对转基因食品不敢标识,还有意强化非转基因标识,这间接散布了转基因恐惧思想。标识转基因,对消费者、对商家都是有利的。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特殊功能的食品,比如富含维生素A的大米,为糖尿病人、心血管病人等特殊人群开发出的食品,标识出转基因成分及其特殊功效,会便于消费者按需选择,这也是给消费者开具治疗转基因恐惧症的心理药方。
⑧转基因食品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多向专家学习,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体试验结果应公开化,不要保密。当公众认识到转基因食品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福利的那一天,转基因恐惧症就会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有趣的插曲。
结合文章,解释什么叫转基因技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培育成功的抗鳞翅目害虫水稻,水稻是不具有抗鳞翅目害虫特性的,但通过转基因技术,跨物种加入了抗虫的基因片段,它就不怕稻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③~⑤段分析,转基因技术有哪些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②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从人类耕种农作物以来,人类一直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
B.目前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有一半是转基因大豆。
C.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体试验结果要保密,不应公开化。
D.生产厂商应该标识转基因食品,便于消费者按需选择。

最后一根火柴
①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雨,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了下来,老队长神色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的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②最后,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岩石,大家一起挤进去,六个人背靠背,蜷缩着,彼此用身体取暖。
③这时,队员们发现,他们栖息的巨岩下竟缠绕着许许多多干枯的树枝。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刷刷地投向全队惟一的烟民――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④这里海拔数千米,氧气稀薄,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大家用身体挡着风,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腾起一缕青烟。仅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把柴禾点燃的话,他们将魂断高原。
⑤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狂风裏着雪粒打在脸上,六条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的一幕。
⑥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yōngzhōng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间,每个人都竭力屏住呼吸。“哧”地一声,火柴zhànkāi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六张激动的脸庞,温暖了六颗冰冷的心。在那漫长的一夜,在那生死之间,大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近乎崇拜的敬意。天亮了,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人们眼里shǎnshuò着泪花。
⑦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
(1)yōngzhōng ( ) (2)zhànkāi( )(3)shǎnshuò( )
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恰当的词语是( )

A.凝重 B.隆重 C.慎重 D.稳重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画线处的“无底的深渊”比喻
的心情。
请揣摩第④段画线处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第⑥段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写出其中的三种。

为本文写个能揭示全文主旨并富有启发意义的结尾。

生物计算机
1946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诞生以来,1956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即产生,1965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集成电路)试验成功,1970年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宣告成功投产。80年以来,有些国家在研制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着手研制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在这种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其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存储信息的空间仅占百亿分之一。由于蛋白质分子能够自我组合,再生新的微型电路,使得生物计算机具有生物体的一些特点,如能发挥生物本身的调节机能,自动修复芯片上发生的故障,还能模仿人脑的机制等等。1994年11月,美国首次将其研制的生物计算机公之于世。1995年4月,世界各国的200多位数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化学家、计算机专家聚集在美国普林斯大学,商讨联合向生物计算机领域进军的计划。
我国目前也在筹划之中。科学家们预言,实用的生物计算机将在今后的5年内面世,21世纪将是生物计算机的时代,对未来世界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段通过五个时间词语说明了什么?
第二段主要说明了生物计算机的
第三段对全文说明所产生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5字)。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文中划线的句子概说了计算机的哪几个功能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总结回答(不超过16个字)。

阅读短文,完成第1—6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爆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会受到影响。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的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浞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设计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本段文字选自我国著名桥梁专学茅以升的文章《》。说明对象是
用本段文字中的原文概括该说明对象的两个整体特点是。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1)(2)(3)(4)四个部分的特点上。
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说明结构是根据其说明顺序和结构用“‖”为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的好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列举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十分注重准确性,用语很讲究分寸。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窄,宽90米。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阅读短文,完成1—5题。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搀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了缝铁连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罩、蒙)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洒、落)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担、粘)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摇、跌)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窜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在原文括号中选择最准确生动的动词填在括号前的横线上。
上文描写父亲的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为什么说“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三处细致入微的特写语句,说说为什么作者如此不惜笔墨地精雕细刻?

读了上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联系自己与父亲的亲情,写一段文字,刻画父亲最动人的形象细节,表达自己对父亲的赞美之情。(200字内,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