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
故乡的草滩(朱雷成)
①离开老家,最不能忘怀的便是承载我童年神奇与欣喜的故乡的草滩。
②我的故乡在美丽、神奇的射阳河畔。射阳河弯弯曲曲,蜿蜒流淌,经年不息。在我家乡,富足的射阳河水常年冲蚀河两岸,形成一个个偌大的草滩。在滩外,我的先辈们便在这块土地上吮吸着射阳河的乳汁一代代繁衍、生活着。计划经济年代,人们缺粮缺草,草滩里的荠菜、小菠菜、枸杞头等野生植物陪着农家人一起度过那贫穷饥饿的岁月,那成片成片的芦苇、红草除了藏匿着孩子们童年趣事,还是农家人灶前上等燃料。
③春天的草滩,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草滩也渐渐睁开惺忪的眼睛,小虫在呢喃,小草也在偷偷地冒出头来,不几日,便给那一望无际的草滩铺了层绿地毯,碧波荡漾的河水也欢快地向东流去,远远望去像是镶嵌在一幅巨大绿地毯上的银带。春三月,长在滩边、沟边鲜嫩的茅针最诱惑孩子们,当然专门去滩边找茅针,大人是不会同意的,于是三五个孩子集队去滩里,挖一种绿绿的尖叶小菠菜,家人便没有意见。在那贫穷的年代,尤其是三月春荒时节,那鲜美的小菠菜确实可算农家餐桌上的一道难得的佳肴。
④夏天的草滩充满神秘。长辈们说每年夏天在草滩修炼的两条大蟒蛇都要出来,夜间,村子里好多人都听到过蟒蛇的“蝈蝈”声,我也曾听到过那“蝈蝈”声,但是不是那蟒蛇传出来,我无从证实。记得有一年发大水,一连几天的大暴雨,河水暴涨,一向温顺的射阳河一下变得暴躁起来,肆意地向东滚滚流去。茫茫苍苍的芦苇杂草也只能吃力地探出个头来在大水中左右摆动,不知是谁传来有条蟒蛇盘在滩里的草头上,正翘首寻视,远远望去,有农家的大匾那么大,青黑色。村里胆大的人都去看了,但没谁敢惊动它,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虔诚地在滩边烧了几炷香,磕了几个头,祈求得到有灵性的大蟒的保佑。那些日子,整个村子里都提心吊胆,夜里睡觉都要将门窗紧闭,然而待大水退后,村里人才惊异地发现原来只是一堆草绳,但老人们却硬说那是蟒的分身之术,说蟒已顺流到了东海,明年的夏天或许还会回来。
⑤最爱故乡的草滩还是在秋日。清晨,薄薄的青雾浮在水面上,像是笼着一层朦朦胧胧的纱。远处闪烁的几点渔火,如同星星眨着眼睛,渔家的木桨富有节奏的划拨而发出的哗哗水声,似乎奏着一曲美妙的音乐。“日出江花红胜火”,不经意间,红彤彤太阳羞涩地露出头来,不久,河面上便洒下道道金光。秋日的夕阳,柔和美丽。夕阳西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又似乎是流淌着细碎的白银,风平浪静的时候,便有“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草枯水寒的深秋,那成片的芦花又为草滩披上一层灰白色的棉装,秋风四起,那芦苇絮漫天飞舞,似乎是下了一场“秋雪”!
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为粮草而发愁,草滩里的芦苇红草自然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割砍。近年来,成片的荒滩草地被开垦,成了大片的鱼塘和胡桑基地,但我童年记忆中的草滩依然让我深深留念……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哪些季节中的草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加点字和划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1)清晨,薄薄的青雾浮在水面上,像是笼着一层朦朦胧胧的纱。
(2)小草也在偷偷冒出头来,不几日,便给那一望无际的草滩铺了层绿地毯。从文中找出与结尾句“但我童年记忆中的草滩依然让我深深留念”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对草滩怎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我从来没有见过呢。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的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黑;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地下深处寻找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着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的时候,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伸部分。
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啊?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枝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头,在空中散发出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着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天那!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本文赞颂了玫瑰树根什么精神?
答:赞颂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限定10个字以内) 下面的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
B.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地显示它存在的价值 |
C.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敬,但也实在太可惜了他的一生。 |
读本文,想一想,在大地之上,也应有懂得爱和憎的生物,请举出一例,用生动的语言,赞颂它的精神。
赢得尊敬
高连刚
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让别人崇拜你,但最起码要力争别人尊敬你。赢得尊敬,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有位山村教师,先后数次放弃回城调换工作,并常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把毕生年华都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虽落得家徒四壁、清贫如洗,但他非常满足,即使患癌症晚期,依然默默无闻如一根蜡烛,在深山发着最后的光和热。记得我去采访他,在回答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固守大山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是人们对我的尊敬!
尊敬,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荣誉。它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钦佩之情,像一面镜子,照射着社会对一个人人品的正确评判。受人尊敬,既是我们人格魅力的彰显与影响,也是衡量自身是否得到他人认可与赏识的一把尺子。它是生活的法则,是人生的荣耀。生活中,有人只要振臂一呼,即会群起响应,甚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这其中不乏有尊敬的作用。
赢得一个人的尊敬,其实就握住了一个人对你的信任、拥戴、追随,甚至乐意为你献出生命。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尊敬两字,却并不那么容易赢得,更不是靠金钱、权势赚取。这里有则富翁与穷汉的故事,多少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一天,富翁与穷汉走到了一起,富翁对穷汉说:“我这么有钱,你尊敬我吗?”穷汉回答:“你那么有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又说:“我把一半财富送给你,你尊敬我吗?”穷汉摇摇头回答:“不,如果这样,我就有了和你一样多的财富,我俩可以平起平坐,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不甘心,接着问道:“我把全部财富都送给你,这下你该尊敬我了吧?”穷汉笑了笑,摇摇头又回答:“这样,我成了富翁,你成了穷汉,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翁自恃有钱,本想在穷汉身上得到尊敬,不想竟这般无奈和徒然。黄金有值,尊敬无价,金钱能换来物质享受,却买不来人心。尊敬是发自人肺腑的真情实感。那些受了金钱诱惑或权势压迫的人,表面对你唯唯诺诺,看似有多么恭敬,其实是装出来的臣服,并非发于真心,是一种物化的、虚伪的尊敬。真正的尊敬,需要我们用真诚、关爱赢得,需要人身上一切美好的、向善的品性获取。而且尊敬是相互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只有用博大无私的胸怀、广阔无垠的爱心,才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道尊敬的彩虹,让我们受益终生。
(摘自《青年博览》2004.11 有改动)为什么说受人尊敬是“生活的法则”?请结合文中的阐述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人们对我的尊敬”会成为山村教师支撑自己固守大山的力量?
山村教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穷的孩子而赢得了尊敬,而富翁把钱送给穷汉却没能换来尊敬。这是为什么?请分别从山村教师和富翁的角度说说其中的道理。
你是否同意划线句的说法?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读了本文,你对“尊敬”的含义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
(甲)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乙)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乙中“佳树”指甲段中的。
甲文中“极常见、极易生长”体现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
A.北方有佳树 | B.羞与楠枋伍 | C.甘居榆枣俦 | D.丹青标风骨 |
在写作特点上,最准确地显示甲、乙区别的是( )
A.抒情—言志 | B.赞美—自勉 | C.对比—拟人 | D.昂扬—朴实 |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组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的科目。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飞行课只能勉强及格,而对于跑则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它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在刚一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精神都快崩溃了。
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里最出色的,但他对于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期结束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惟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内增加挖掘这一科目。为了子女将来着想,他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商贩那里学习,之后又联合了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相当成功。文章选择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作为“动物”学校的“学员”,有什么代表性?
把最后一段文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动物学校的第一批学员成绩不佳,其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