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比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 __________。
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小品建筑》,完成答题。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以及龟、鹤等兽像。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态的牌楼应属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有删改)
①[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 个宇)
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4分)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阅读《遥远的岛》,完成答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座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对那个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小岛因而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转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的轻信态度迎接它。风暴大作时,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是一个谜。秋天,树林被红红黄黄的斑点装扮得绚烂多彩。渐渐地,树叶都落光了,小岛上挺拔俊秀的松树却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秋日浪花飞溅的寒波上巍然耸立着,朝气蓬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而冬天,当大海冰封,雪为万物盖上一层白毡的时候,小岛就穿上一身冰霜的盛装,宛如披上豪华的王袍,上面缀满了千百万颗灿烂发光的钻石,变幻莫测,异彩纷呈。
  他们竭力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绝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别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一月的寒风冷彻骨髓,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但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来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的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从全文看,标题“遥远的岛”指代哪些内容?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的轻信态度迎接它。
品味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文章第1段说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第9段又说小岛“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你从两个小孩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田野里的蜜蜂
[法]儒勒·米什莱
①这些都是从三月开始的。时有时无已经蕴含了一些热力的太阳唤醒了大自然沉睡的青春活力,田野里的小花,紫色的地丁,草原上的雏菊,绿篱间的黄色毛茛,早开的紫罗兰,迎风盛放,把空气蒸熏得一片芬芳。不过这只是一会儿功夫的事。
②正午刚开,三点钟后花枝就都闭拢了,遮盖住它们不断颤抖的雄蕊。在这短暂的暖和时间里,你看,一个金黄色的小小生物,浑身绒毛,挺怕冷似的,正大着胆子舒展着翅膀呢。蜜蜂离开住处了,它知道花丛间已经为她和她的孩子们准备好了甜甜的蜜汁。
③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大部分的摇篮都还空着。蜂王的巨大繁殖能力还隐藏在她的肚子里。定期快速地产卵、创造新的一代的工作,还得稍后一点,要等到晴朗的五月才会开始呢。
④多奇妙的契合。大部分冷瑟瑟的花枝,跟冷瑟瑟的蜜蜂一样,都在等待着一个更稳定的季节,准备在亮堂堂的阳光里舒展花冠。她们的天生丽质实在禁不住目前这变幻无常的四月天气。
⑤这些迷人的小家伙穿梭似地飞来飞去真是愉快。
⑥柔弱的花枝在昆虫的时时骚动下不停地弯腰,晃动。那在风前闭拢了的圣地却向着她心爱的蜜蜂开放,小蜜蜂全身沉浸在花丛里,传送着春天的消息。大自然向世俗采取了绝妙的预防措施,来掩藏这里的奥秘,但怎么能制止住这坚决的追逐者呢……
⑦蜜蜂居住在那仙山琼阁深处,下面铺着柔软的地毯,上面是美妙的楼台,黄玉作墙,蓝宝石是天花板。然而,这些死板板的玉石怎能跟它的邸第相埒
⑧花枝摇曳,发出一阵阵香气,她们在期望,在等待。她们迎接蜜蜂,这小小的隐蔽王国的幸福的征服者,侵入那洁净无暇的屏障,小家伙把这儿的一切都搅乱了,混和在一道,可是花儿都向它道谢,再见吧,祝福你满载着芬芳和蜜液离去。
⑨多少祝福的地方,多少幸福的时刻,蜜蜂你在做着纯洁的劳动啊,你一边收获,一边完成着千千万万的婚媾呢。在岸边,比如那傍近旷野的大海,人们很少去寻觅这些和平肃默的牧歌,但只要有一个安全隐蔽、日光映照的地方,大自然总要造成一个小小社会:这儿,花枝为蜜蜂流淌出她最甜美的蜜汁;这儿,蜜蜂轻轻卸下满盛着欲望、弯下了腰身的花枝的重负。
⑩黄昏前的时辰是暖和、湿润而温馨的。花枝被最后的阳光轻轻抚弄着,仍然保留着她体内的温热气息,她的花冠被白色的轻雾所濡湿,于是花儿感觉到又复活起来;她爱,她正在爱。花心舒展开来;抖动着她们的香尘雾绢。在这神圣的时刻,会逗引来多少蜜蜂!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6期)
【注释】①〔邸第(dǐ)〕达官贵族的府第。②〔相埒(liè)〕相等。③〔婚媾(ɡòu)〕婚姻;嫁娶。
文章开头写太阳唤醒大自然青春活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一句话概括第②③④自然段主要的内容。
从修辞角度入手,赏析第⑦自然段这几句话的妙处。
第⑨自然段划线的语句道出了怎样的哲理?
读书能身临其境,情思喷涌,这是一种好习惯。下面批注,就是这样写成的。认真品读另一句话,写下你的“情思”。
原句:柔弱的花枝在昆虫的时时骚动下不停地弯腰,晃动。那在风前闭拢了的圣地却向着她心爱的蜜蜂开放,小蜜蜂全身沉浸在花丛里,传送着春天的消息。
批注:花枝迎蜜蜂,蜜蜂醉花枝,多美的画面呀!
原句:小家伙把这儿的一切都搅乱了,混和在一道,可是花儿都向它道谢,再见吧,祝福你满载着芬芳和蜜液离去。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向美而生
陈晓霞
母亲是个高个子女人,皮肤白哲,气质安闲,走在街上偶尔会被人当成退休教师。喊她老师的一般来自菜市场上热情的商贩,他们多有取悦买主的习惯,喜欢在主顾身份上巧做文章。
但有些东西对女人来说是天生致命的,比如教师这样的名头就万万不能用在母亲身上。因为她不是教师,不仅不是,而且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母亲的理想是做一个学以致用的人。可她偏偏就没能读成书。她把这些归咎于姥爷当年对她上学的顽固阻挠,因而一辈子,都对自己的文盲身份耿耿于怀。
其实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在那些九曲连环的胡同深处,像她一样没上过学的女人比比皆是。没有上学并不妨碍她们快活地生活。差不多30年前,女人们一度喜欢上了抽烟的把戏,她们偷偷拿来男人的烟卷,凑在一起装模作样,吞云吐雾,一个个被呛得面红气喘,涕淌泪流。一帮女人,不甘寂寞,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找新奇与快乐,这样的烂漫叫人总想会心一笑。但我的母亲从来不在这个群体之列。她对这样的生活敬而远之。当然她的理由是要每天上班。那时候她在居委会里缝制衣裳,虽然不是正式工作,却也需要朝九晚五。但我猜测,她心目中的快乐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我不知道母亲怎么学会的缝纫。也许对她这样一个以文盲为耻的人来说,学习就是人生最好的补偿。所以她学什么或者学会什么都不用奇怪。难得的是,这门手艺最后给了她很好的报偿。她成了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每到年末,找母亲帮忙做衣裳的人就络绎不绝,她眼见着台案上的衣料越堆越高,知道时间已是怎样紧迫,却从不推辞。她通宵达旦地为别人忙碌,自家的衣裳却常常推迟到除夕夜去完成。我从这件事上看出母亲的要强。她讨厌女人的示弱和讨要,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努力成为一个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人。这使她在邻里当中赢得了普遍尊重,并因此被推荐到居委会的缝纫小组去工作。
居委会生涯应该是母亲人生中最有光彩的一页。在那里,她和会计袁姨成为朋友。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文雅清秀的袁姨简直就是母亲的一个理想。有时她坐在袁姨对面,看她把娟秀的字体一个个铺排到复杂的会计表格上,心中充满了羡慕和赞叹。我猜她一定也不止一次感慨过。
许多年过去,居委会解散,地面外租,连整个镇子都不复有旧时模样。没有改变的是母亲和袁姨的交情。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我想她们把对方当成一种安慰也不一定。她们笑,轻声细语地说,像天底下所有姿态美好的女人一样。母亲端上的是细瓷蓝花的茶杯,茶杯刷得雪白透亮,像一块润玉被袁姨捧在手中。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对有文化的人,她一向以清茶表达敬意。
母亲的病来得很突然。我们抬着她楼上楼下透视、检查,母亲在担架上不停地摇晃。这种感觉很奇怪,好像我们忽然成了汪洋中的一只船。不由自主四顾茫然、心怀忧戚。我知道属于母亲的几十年就要结束了,可她回到病房后却忽然高兴起来。我凑过去,就听她说,你看啊,那朵百合开得多美。
在飘摇不定生死未卜的时候,她还顾得为一朵花去赞叹!
我就是从这天开始明白母亲,明白一个女人,只要向美而生,即使一字不识,也会永远优雅美丽。
(选自《意林》2011年第14期)
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吗?为什么?
这篇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来表现她的人生追求?
联系语境,说说“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中的“伤疤”是什么意思?
文章中写到母亲为袁姨端上的茶杯是“细瓷蓝花”“雪白透亮”的,“像一块润玉”,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中写到了一伙女人们“抽烟”取乐的事,这与本文的重点内容有关吗?为什么?
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文章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诗人的花园
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
(选自《周国平文选》)
读完第一则寓言,请你说说什么是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都如流浪者一样,不堪忍受自己的命运,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诗人的脸为什么会红了呢?
这三则寓言的主人公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三则寓言体现了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个主旋律,是什么主旋律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