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电器元件Z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
U/V |
0.0 |
0.2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I/A |
0.000 |
0.050 |
0.100 |
0.150 |
0.180 |
0.195 |
0.205 |
0.215 |
现备有下列器材:
A.内阻不计的6V电源;
B.量程为0~3A的理想电流表;
C.量程为0~0.6A的理想电流表;
D.量程为0~3V的理想电压表;
E.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3A的滑动变阻器;
F.电键和导线若干。
①这个实验小组在实验中电流表选的是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②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利用表格中数据绘出的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上图所示,分析曲线可知该电器元件Z的电阻随U变大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④若把用电器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10A,已知A、B两端电压恒为1.5V,则定值电阻R0阻值为________Ω。
为了测量一个阻值约为100Ω的电阻,备有下列器材
A.干电池(电动势6V) |
B.滑动变阻器(0—10Ω) |
C.电压表(内阻约为5KΩ) |
D.电流表(内阻约为5Ω) |
E.电建、导线
①请用实线表示导线,将图中选定的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若用多用电表来测量该电阻,选用倍率“×1”的档位,发现指针偏转角较小,应,再
后,重新测量。
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以下器材:
A.干电池一个 |
B.滑动变阻器(0—20Ω) |
C.滑动变阻器(0—1000Ω) |
D.电压表(0—3V,内阻约为1KΩ) |
E.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5KΩ)
F.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10Ω)
G.电流表(0—3A,内阻约为5Ω)
H.电建、导线
①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填写各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②右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像,由此可知该干电池的
电动势E=V,内阻r=Ω。
(1)如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 ,B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
= ____________.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1 |
2 |
3 |
4 |
5 |
|
s(m) |
0.600 |
0.800 |
1.000 |
1.200 |
1.400 |
t(ms) |
8.22 |
7.17 |
6.44 |
5.85 |
5.43 |
1/t2(104s-2) |
1.48 |
1.95 |
2.41 |
2.92 |
3.39 |
以s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2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 ×104m-1·s-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由测得的h、d、b、M和m数值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k0,将k和k0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试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试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能够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整数倍变化的是( )
A.释放小车的位置等间距的变化
B.橡皮筋两端固定,使橡皮筋的伸长量依次加倍
C.橡皮筋两端固定,使橡皮筋的长度依次加倍
D.增加相同橡皮筋的条数,使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
(2).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A.始终是均匀的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