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A2+B22AB ΔH=QkJ/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的条件下,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为500℃、b为300℃的情况,c为反应在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
B.AB为气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 |
C.AB为气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 |
D.AB为固体,A2、B2中有一种为非气体,Q>0 |
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⑦ | B.②⑥⑦ | C.①④⑧ | D.④⑥⑧ |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 |
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
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
D.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2c(H+)-2c(OH-)=C(CH3COO-)-C(CH3COOH)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SO2 |
O2 |
SO3 |
Ar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1=Q2=Q3="197" kJ
B.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C.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反应热为△H1,则△H1<-197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
B.可利用反应2CO=2C+O2(![]() ![]() |
C.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可将混合物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