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小题。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①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②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③。小儿破贼④,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为了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可保”的谬论,陈亮亲自到京口、建业一带观察地形,给朝廷上书寻找
具体依据,以求朝廷采纳他的抗战主张。这首词就是他登京口北固山上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时写的。
②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人物。
③中流誓:东晋祖统兵北伐。渡江之时,击楫发誓,表示决心收复中原。
④小儿破贼:东晋谢玄领八万精兵击败了前秦九十万军队,捷报传至谢安处,谢安“方对客围棋,摄书至床上,了无喜气,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遂已破贼’”。
(1)、“叹此意”中的“此意”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对作者写六朝之事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两首诗都写到“明月”,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⑴填空:
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⑵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