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 A.汉赋和唐诗 | B.话本和小说 |
| C.元曲和傩戏 | D.风俗画和文人画 |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 B.文艺复兴时代 |
| C.宗教改革时代 | D.启蒙运动时代 |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
|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权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
| C.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D.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